引自《西藏的天空

藏曆新年

一、藏曆新年的緣起

根據西藏傳統的說法,西藏的曆法約始於西元前一百年,在雅隆(現拉薩以南地區)地方有一個叫噶莫帕瑪的人,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推算出了日、月、年,因而有了《噶莫帕瑪曆演算法》。其後,根據敦煌出土的西藏歷史文獻等可以得知,西元七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前後,西藏通行的是所謂的「美、喀、加措曆法」,意思是「火海空曆法」,這種曆法以動物十二生肖配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計算。西元1027年,印度的「時輪經」傳入西藏,西藏譯師達瓦悟瑟依此經定這年為第一個以60年為週期的第一年,藏語稱「饒君」,意為「勝生年」。

以上各種西藏曆法,除了計算年月日和時令節氣,對何月何日為一年之首並無明確說法。史籍中最早記載西藏新年的是中文的《新/舊唐書吐蕃傳》,其中記載:西藏「以麥熟為歲首」,所指的歲首就是新年。西藏有很多地方至今仍有這種當農田裡的麥子成熟收穫後過新年的傳統習俗。例如,西藏年楚河以南地區以藏曆121為新年,康區的一些地方以111為新年,工布地區則以101日為新年。雖然西藏各地過年的時間有所差異,但節日期間的活動則大同小異。

目前通用的藏曆新年,通稱為「霍達」,意為「蒙古月」,據說源自蒙古。根據五世達賴喇嘛《黑白曆法問答》中的記載︰成吉思汗於西元1227年「星宿月」取西夏國都,為慶祝這一刻,乃定此月為蒙曆歲首。西元1265年建立的西藏薩迦王朝,遵循蒙古曆法,從此,以「星宿月」為藏曆的一月,這個月初一為藏曆新年的習慣便延續至今。

根據藏曆,每32個半月應閏一個足月。藏曆年與農曆春節的日期一般是三年一循環,即頭一年同日,第二年差一天,第三年約差一個月,然後依此循環。今年西曆的35是藏曆大年初一,與農曆春節相隔一個月又兩天。

二、藏曆新年的準備

藏曆新年的準備工作一般會在前一年的十二月份就開始了。藏曆新年通常持續十五天以上,因此,首先得儲備足夠日常食用的奶製品、肉類和油品;還得要給全家大小縫製新衣服。因為西藏人相信過年穿新衣有悅神敬神供神的意思,新年當然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得預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樣裝飾品。若是家中的兒女長大成人,也都選在新年時,縫製一些貴重的衣服。

西藏人信仰佛教,因此,準備供品是一件重要的大事。男子們要趕早騎馬到「聖山」或被視為乾淨之地的山上去,砍來柏香樹枝,做為過年期間向神靈「煨桑」的主要原料。在拉薩等氣候較熱的地方,還要種植供神的新苗,祈禱來年五穀豐收;在牧區或氣候寒冷的地方,牧民以剛生下小牛的母牛之初乳打出的酥油,作為新年獻給菩薩的供品。農民則會將年前收割的第一把青稞穗留下來,在新年時作為供品。當然還要準備經幡、經杆和風馬旗;製作「切瑪」(裝滿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和人參果的斗櫃供盒,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製作的彩花板)和「卡賽」(一種酥油炸成的麵食)。「卡賽」的形狀各異,染上紅橙等彩色,即做裝飾供桌的供品,也是節日的佳餚。

廚房被認為是一個家庭家神的依附處,要由父親或男性成員在廚房正中的牆上用麵粉點出「八寶」或「八吉祥」等圖案。大門上要繪上日月圖案。大門前的地面上要畫上象徵「永固不變」的卍字符號。如果有足夠空間,也會畫上「八吉祥」圖。新年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儲備糧食,包括油炸各種麵食,釀造青稞酒或雜酒等。然後一般選一個奇數日(如29日)進行大清掃,清掃住宅上下、房屋內外,村寨走道、田坎地角,甚至不放過屋內的抽屜。期間,所有男子都要剃頭,那怕象徵性剃一下也可,女的洗梳髮辮以示來年吉祥如意。

如果一個家庭不打掃,男子過年不剃頭,女子不洗梳髮辮,則表示家有喪事,因為藏人有「家有喪事不過年」的習俗。

三、藏曆新年的除夕夜

除夕,門窗要換上新簾,房頂插上簇新的經幡。除夕夜,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吃「古突」。「古突」意為含有九種食物的湯麵,由豌豆、麵、人參果、蘿蔔、肉等九種食物煮成的麵團稀飯。家庭主婦在煮飯前會悄悄在一些麵團裡分別包進石頭、羊毛、辣椒、木炭、硬幣等物品。

吃飯時,大家要互相「監督」著,倘若吃到包著東西的麵糰,要即席打開,以檢驗和預兆此人的心地和運氣等。如吃到石頭,表示此人心腸硬冷;吃到硬幣,表示此人財運亨通;吃到羊毛,表示此人溫柔耐心;吃到辣椒,表示此人說話潑辣;吃到瓷片,表示此人好吃懶做;吃到木炭,表示此人心黑惡毒;吃到肉類,表示此人敬老愛幼;也可寫字包在麵糰裡,內容也可五花八門,如畫太陽象徵富有、威嚴和榮譽;畫經書象徵聰慧和學問;畫鼓象徵兩面三刀不可靠。畫牛糞象徵此人有好運氣;畫帶刺或帶角的,則象徵此人脾氣不好。每當一個人吃到這些,大家都要相互評論,通常,如果一個人吃到的和平時行為有點像,父母就會藉此教育子女;如果不像,則互相取笑,哈哈大笑一場。

「古突」最後要留下少許,再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破陶罐和扎好的九把十字形的麥草杆,大家將未吃完的「古突」向破陶罐內滴九滴,然後每人手中拿一糰濕糌粑,捏緊後揉擦身體各部位,嘴裡還要念念有詞︰「在新的一年裡,願我心中痛苦和身上的病痛以及一切邪氣和晦氣,都請祢帶到大海的對岸!」等。然後把沾滿疾病和晦氣的麵團放到裝有「鬼」形象的破陶罐中,由一個婦女捧著跑步送到大路的十字路口處,一個男人則點燃麥草桿緊隨在後,口裡念著︰「魔鬼出去!魔鬼出去!」讓乾草與殘羹剩飯一起燒成灰燼,回家時要一一從火堆上越過。同時,孩子們放起鞭炮,算是驅走惡魔,迎來了吉祥的新年。所以當這天夜幕降臨時,拉薩城內鞭炮聲四起,大街小巷皆是手持火把的「驅鬼人」,十字路口更是火光沖天,鞭炮聲、吆喝聲、加上千百支火紅的火把,讓整個西藏的天際都映得通紅,舉目所及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各寺院在這一天也會舉行驅鬼儀式,稱為「固朵」,意為二十九日驅鬼。

四、藏曆新年

(一)大年初一

初一,在布達拉宮,隨著南傑扎倉第二次法螺聲響起,達賴喇嘛首先向吉祥天母念頌祝禱辭,祈求新的一年國泰民安,然後在布達拉宮的紅宮,接受僧官和三大寺等各大寺院代表獻上的哈達和祝福,並舉行長壽法會等。由於整天都是宗教性的活動,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喇嘛新年」。

在民間,新年初一凌晨,作為一家「家神」依附處的主婦們,要起早去揹回新年的第一桶水,這象徵著聖潔、清甜,誰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裡就能免去許多災難。因此,當東方晨曦初露時分,主婦們全匆匆背上水桶去搶第一桶水。去揹水時,水桶邊沿要放一些酥油,還要帶上柏樹、五種穀物和糌粑等供品。如果是第一個到泉邊,就點燃柏樹;如果已有人點燃,則將柏樹和糌粑投入煨桑祭山神,「五穀」則撒在泉水裡祭水神。

在康區,女主人揹水回來後,招呼男人小孩起床梳洗,小孩要用牛奶加水的白水洗臉。接著所有男子都要騎馬(現下沒馬則徒步)到神山祈禱和煨桑。到神山去的人,穿上華麗的節日盛裝,並給馬備上漂亮的鞍具。到了山頂,一邊將風馬旗撒向天空,一邊高喊著「吉吉嗦嗦!祭拜了!願善神勝利!願佛教勝利!願戰神興盛!願男神興盛!」風馬如果被風帶向上空,藏人則認為吉祥而感到高興。女主人則煮一鍋「羌枯」,即放有糌粑、紅糖和奶渣的青棵酒,為每人斟上一碗。而孩子們則在各自的院中點燃柏樹祭神,並放炮仗助興娛樂。天快亮時,女主人帶著孩子們,盛裝打扮後前往寺院拜佛。太陽出來時分,男人和女人小孩分別從神山和寺院返回了家中。由長輩(或由全家最大的孩子)端來「切瑪」敬大家「扎西德勒」。受祝福的人端坐在座墊上,捏取一點「切瑪」,順手向天上拋撒三次,表示祭神和供養三寶,接著將手上的殘渣或再抓一點放進自己的嘴裡,同時回答說︰「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圓滿)。

在一些村寨,男人們從神山回來時,要到草地進行騎馬比賽,獲勝者則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為騎手和駿馬戴上哈達和彩帶。

除了觀看集體慶祝的活動而外,人們互不走訪。

(二)大年初二

初二,達賴喇嘛尊者在所有國王之儀仗皆備的儀式下,遵循帕竹王朝和仁蚌巴王廷的道統,在大殿接見眾大臣、有封爵但無官職者、各寺院及各團契代表,以及拉達克、錫金、尼泊爾、不丹、克什米爾等國的使節或進貢者,接受他們敬獻哈達和祝福。這一天諸大臣必須穿法定的朝服或服裝。由於這一天達賴喇嘛尊者是以國王的身分活動,因此,被稱為「國王新年」。

儀式結束後,有舞童十餘人獻舞,並有「強嘎塔雪」作秀,即飛繩戲,是由一個年輕人從布達拉宮頂順著牛皮繩快速滑到宮腳下的達扎路恭石碑前,狀似空中飛人,充滿驚險的動作吸引了很多觀眾前來觀看。後來到了十三世達賴喇嘛時期,為了安全起見,西藏政府下令將繩技改為在木杆頂部旋轉。

民間從初二開始,親戚鄰里相互拜年請客,持續五至七天。拜年時,手捧吉祥斗祝福的人先是在門外高聲祝福,裡面的人聽到,趕緊捧著「切瑪」出來,互相問候︰扎西德勒彭松措!阿瑪巴珠工康桑!(願女主人健康長壽)頂多德瓦吐巴秀!(願歲歲平安吉利)朗央總久擁巴秀!(願年年如此歡聚)

拜年時,男主人雙手捧著「切瑪」向客人祝福,客人用手捏取「切瑪」裡的一點糌粑、青稞向天空拋撒,然後放進嘴裡嚐一點,祝賀道︰「扎西德勒」。接著,女主人提著披掛哈達的銅壺,頻頻向客人敬酒。

行禮如儀的拜年後就是請客,這是小孩們最活躍最喜歡的,他們被家人派到外邊去拉客人,一個家庭客人多表示這個家庭人緣好和興旺,但常常是去拉客人的小孩卻被別人搶去成為客人,村宅路口,到處是互相邀請拉客人而拉扯的熱鬧景象,到處都在祝福、敬酒,人人歌舞狂歡,不管認不認識,不喝三碗不准通過。

(三)大年初三

藏曆初三,拉薩人成群結伴到東面的寶瓶山和西面的藥王山,插經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然後,成群結伙在背風向陽的地方唱歌、喝酒、談笑。這天,人們都登上各家的屋頂,把嶄新的經幡插在屋頂上,然後煨燃柏枝,向空中拋撒糌粑,飄動的經幡和裊裊上升的「桑煙」帶著人們的祈願向空中傳去……  

藝人會應邀前來一些富裕的家庭演唱,即使沒有得到邀請的藝人,也可主動串門演唱。折嘎藝人頭戴白面具,手持木棍,用即興編唱的歌詞愉悅主人,如女主人多麼美麗、男主人多麼睿智、新年裡一定會走好運等等,一般都能得到好酒好肉的酬勞。

街頭和村子裡,隨處都有人們舉行的歌舞和藏戲演出。二戰期間避難於拉薩的奧運會滑雪冠軍、德國著名運動員海利希哈雪在他寫的《雪域奇遇》中追憶了驚險雜技以外的其他競技表演項目:

「慶祝新年的重要儀式過去後,慶祝活動並沒有完全結束。八廓街廣場會舉行起體育競賽采。……第一個頂目是角力。他們是按照自己的一套規則進行比賽,很難說它是古典式還是自由式。除了腿之外,身體的任何部位著地都被認為是輸了。這裡設有運動員名單,也設有比賽前的點名與通告,一塊氈片往地上一鋪,比賽就算開始了。……他們的身上只掛著一塊腰圍。……勝者與敗者受同樣的榮譽和獎品。

還有是舉重比賽,幾個人抬出了一塊溜光溜光的巨石,一看就知道這塊石頭少說也用了幾百年。比賽的模式是看誰能將巨石舉起,井能圍著旗杆轉一圈。能夠舉起這塊巨石的人不多。但西藏人還是歡快地參加抱石頭、搶新水等康樂活動。當然還有賽馬。……只有在西藏養大的馬才有資格參加比賽。每匹賽馬的背上都系著一塊布條,上面寫有主人的名字。馬蹄所掀起的塵浪還設有完全消散,接著又奔來了一批長跑選手。……其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的穿著長袍,有的穿著藏靴,這些人沒有經過專門訓練。很多人沒有跑完五英里長的賽程。

還有騎術作秀。一批威風凜凜的武裝騎士催馬揚鞭,風馳電掣般地奔來,觀眾也進發出一陣歡呼聲。……優勝者除了領到一條彩色哈達或者日色哈達之外,還領到一塊注有名次和姓名的木牌。比賽者不僅要比試馬術,而目還要較量一下槍法。有許多場面是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

這種相互拜訪和自娛性的活動要持續五至七天,然後逐步轉入以酬神為主的佛事活動。

(四)大年初四

從初四起,在拉薩等地則舉行西藏一年一度的祈願大法會。祈願大法會期間,大昭寺每天法號長鳴、頌經聲朗朗、供燈不滅、香煙繚繞,寺外也是經幡飄揚、香火不斷,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

(五)大年初五

藏曆正月初五,拉薩郊區的農民還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耕牛的額頭上貼著酥油圖案,犄角上插著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軛上披掛著綴滿貝殼和松石的彩緞,尾巴上繫著五彩繽紛的綢帶,儼然一付「花枝招展」的模樣。農人在地裡煨起桑煙,插上祈福幡,趕著牛,圍繞白石耕出五條畦子。每一畦撒一種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麥、油菜籽、蠶豆等。開犁禮完畢,大家會聚一處,一邊喝酒,一連唱歌,隨著酒碗的輪轉,歌聲彌漫在整個初春的河谷,直到太陽西沉,盡興而歸。

在其他地區,人們開始轉山朝佛,到寺廟供養上香,祈禱新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同時,相互間的邀請作客、賽馬、圍繞篝火唱歌跳舞等也同時持續著。

祈願大法會期間,西藏三大寺的僧人近2萬人集中在大昭寺向釋迦牟尼的佛像祈禱,並舉行格西學位的考試。這段期間,政府與富商每天對外布施三次以外,信眾也會盡己所能地添燈供佛與布施,法會直到藏曆十五的夜晚,巴廓街陳列酥油燈與酥油花(燃燈節),最後以送鬼儀式宣告新年結束。

歡樂新年結束,然後人們開始一年的工作。西藏傳統過新年的習俗,和臺灣的農曆新年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的休養生息、慈悲與人為善、相同的幸福祈願、一致的快樂訴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域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