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包含珍貴照片、箴言與發人深省啟示的紀念文集
這本紀念文集包含了許多達賴喇嘛尊者非常難得一見的照片,以及在不同時間與他交往過的各式各樣人們所寫的紀念短文,並且收集了尊者所說的相關至理名言。
請洽各大書店及網路書店購買紙本
Google Play電子書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lUV_CgAAQBAJ
達賴喇嘛嘉言
1.唯有在人權被尊重、人們飽足,以及個人和國家都自由之處,和平才能夠持久。
2.今日比起其他任何時候,過生活必須具備普世責任感,不只是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並且是人與其他形態的生命之間。
3.沒有宗教與禪修,我們還可以活下去;但是沒有人類的關愛,我們是無法存活。
4.我勇於探究科學的信心,一如我對佛法於實相上的了悟,都必須透過嚴謹審慎的檢視,才能產生的基本信念。
5.若想要他人快樂,就修慈悲;若想要自己快樂,就修慈悲。
6.不可誤認寬容與忍辱是軟弱的迹象。對我而言,它們是勇氣與力量的展現。
7.隨著科學對我們日常生活的衝擊逐漸增強,信仰及靈性上的追求,對喚起我們的人性,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二者之間並無衝突。
8.如果我只在乎自己快樂,則我較少有快樂的機會。但是如果我為了別人的好事臨頭而快樂,則我多了億萬兆的機會得到快樂!
9.媒體人應該具備有大象的長鼻,才能嗅得出政客、官僚、奸商、等等。我們必須知道事實真相,善事與惡行,而不是只看到事情的表象。
10.驕傲最大的缺點,就是妨礙我們改善自己。如果你想:「我什麼都知道,我真了不起。」那就什麼都學不了,這可是你最大的損失。
11.因為我們同處在這個小星球上,所以必須學習彼此和平相處,共享大自然的和諧。這不只是夢想,更是必須做到的。
12.政治人物比關房中的隱修者還需要宗教信仰。倘若一個隱修者不依善念而行,則傷害到的不是別人,只是他自己。一個能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人,若依惡念而行,則會對許許多多人不利。
13.寺廟,並非必要;艱深的哲學,也非必要。我腦與心是為寺廟,仁慈才是我的哲學。
14.當我們關照他人時,切記培養一種利他的態度。這種利他的態度不但受者得利益,也利益施與的人!
15.如果你很富有,你必須意識到自己只是個人,而且只是個與窮人沒兩樣的人:你真正需要的是內心的安樂,而那種安樂是金錢買不到的。
16.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都想要離苦得樂。就此而言,我們都是一樣的。
17.如果我們對人、事物產生執著,我們就是對人、事物現象的本質不了解。唯有真正明瞭事物的本質,我們才能從執著迷惑中解脫。
18.由於與來自不同思想傳統的人多有接觸,我深信,即便基本哲理有所不同,所有宗教都可以一起相融共事的。
19.我們具有同樣的潛能,我們都是人。膚色上的差異微不足道。
20. 人類的快樂及滿足最終必定來自自己。期望金錢或電腦帶來一些最後的滿足,是辦不到的。
21.是教育人們的時候了,停止所有以宗教、文化、國家,以及不同的政治體系或經濟制度之名,而發動的爭端。爭鬥不但無用,而且自我毀滅。
22.整個宗教信仰的目的,在於促進慈愛、悲憫、耐心、包容、謙遜,以及寬恕。
23.一個人辜且不論是否有信仰,也不論是否相信輪迴,但卻是沒有人對於仁慈與憐憫,會不心懷感激的。
24.不像外在的敵人,內在的敵人一旦在心中被消滅,就無法再度集結、捲土重來。
25.現今,我們真正全球一家。世界某個角落發生的事,都可以直接影響我們全體。
26.即便狂熱行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抱負,但是若因此而耗盡自己失掉健康,則無異於白白地毀掉自己。
27.憂鬱消沉的主因,非因物質必需品的缺乏,而是肇因於失去了他人的關愛。
28.常理上也知道人生苦短,最好就是使自己在地球上的短暫逗留,能對己對人都有助益。
29.你必需去幫助別人,不僅在祈願裡,更得在日常生活中。 若無法助人,至少也要斷除害人之心。
30.所有主要宗教傳統皆傳遞著相同訊息,即仁愛、悲憫與寬恕。重點是它們必須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31.老朋友去世,新朋友出現。 就跟日子一樣,舊的一天逝去,迎接新的一天到來。重要的是讓它有意義:一位有意義的朋友,一個有意義的日子。
32.終極的權威,完全依恃於自己理性思考及判斷分析的能力。
33.要培養內在的覺醒,這種內省與思考的能力,比靜坐禪修和祈願祝禱更有成效。